上學習班不是必須
在一次家長讀書會上,幼兒教育專家小巫講了自己和兒子sam的故事。5歲的sam很喜歡畫畫,作品數量豐富,媽媽就挑了幾張拿到畫廊去裝裱。畫廊的老師傅看到了很驚訝,說sam的畫很有神韻,有大師的風范,應該好好培養(yǎng)一下。sam的姥爺聽了,就問小巫要不要送sam去培訓班。小巫半開玩笑地回答:“sam已經有大師的風范了,畢加索、馬蒂斯窮其一生都想畫成我兒子那樣,我怎么能再把他送到一個小學美術老師那里,讓他成為一個不入流的工匠呢?sam喜歡畫,那就隨便畫,我不打算把他朝著美術大師培養(yǎng),他一不留神成了美術大師,那不是我能控制得了的。”小巫出版的第一和第二本教育專著的名字分別是《讓孩子做主》、《給孩子自由》,很好地說明了她的態(tài)度。
北京小學副校長李明新女兒今年6歲,他態(tài)度相同:“我沒有給孩子報學習班,女兒喜歡畫,一有時間我就帶她出去,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,讓她自己去觀察體會,讓她按自己的喜好去畫。很多家長是為了自己的面子,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,讓孩子學這學那,我非常反對?!?/P>
孩子要放棄,怎么辦
明明媽因為另一個原因發(fā)愁,4歲的女兒前些日子去親戚家,看到小表姐彈鋼琴,非常羨慕,回家后吵著也要買鋼琴找老師學習。媽媽當然想讓孩子學琴,但是又擔心孩子沒常性,學上一年半載就要放棄,那時該怎么辦呢?
道理很簡單,強迫4、5歲的孩子學習一樣東西,不僅破壞了孩子的興趣,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;而且當孩子被迫坐在那里時,又不愿意聽講,很可能開始胡思亂想,造成將來上小學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。
李明新遇到了相同的事情,當孩子學了一段時間覺得沒興趣時,就放棄了。李樹新沒有強迫孩子,放棄就放棄了。小巫的sam喜歡上而后又放棄的是架子鼓,小巫態(tài)度豁達,她講,因為大腦的發(fā)育水平,6歲前的孩子這樣表現是正常的,當媽媽的要有心理準備,不妨在購買樂器時挑選便宜一點的,如果孩子上小學之后還能堅持,再買好的也不遲。
晾晾媽看到了一個朋友的情況,很受啟發(fā)。朋友的孩子在4、5歲時學了一段時間的薩克斯,后來沒有堅持學。上了小學以后,突然又有興趣了,向媽媽提出報班接著學。媽媽說,我給你半個學期的時間考慮,不要三分鐘熱情,如果下學期你還是想學,那么就要堅持下去。結果孩子接受了媽媽的意見,后來堅持了他的音樂學習。晾晾媽總結說:“其實有時孩子雖然放棄了學習,但可能留下了一個契機。家長處理得好,孩子就會有進一步的發(fā)展?!?/P>
那么,什么時候可以要求孩子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做到堅持呢?小巫認為,人的大腦皮層要到12歲左右才能成熟,那時再要求孩子堅持,才是比較符合客觀規(guī)律的做法。
辦學習班應該懂點兒童心理
小南5歲了,媽媽給她報了一個舞蹈班,是一個著名的歌舞團開辦的。小南開始很感興趣,但是不久,舞蹈班給孩子們做了一個綜合測評,得分高的孩子在前排跳舞,得分低的孩子只能分在后排。站在后面,小南感到老師的態(tài)度不公正,向媽媽表示不想再去跳舞班了。這個舞蹈班無疑是把自己歌舞團的管理辦法復制到了孩子身上,這個機制管理成人可能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,但是卻破壞了孩子舞蹈學習本身的樂趣。所以辦學習班不懂一點兒童心理,還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。
韓載鳴是全國一級圍棋教師,擁有多年教授兒童圍棋的經驗。他說:“我教孩子圍棋不是為了讓他們掌握技巧,非智力的因素的成長才是最有意義的,例如心理承受能力、遵守規(guī)則的意識、與人交往的能力等,這才是學圍棋的目的?!彼f,既然教兒童,就要注意兒童心理狀況,上課時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不能超過15分鐘,所以他自己在授課時每講一個知識點,就讓孩子放松一下——教一會兒兒歌,或者講一個和圍棋有關的小故事,乃至講一些著名的成語故事,然后再講下一個圍棋知識點,逐漸增加孩子專注的時間。上課不讓孩子死板地聽,把圍棋知識和孩子能了解的生活常識聯系起來,增加趣味性;注意互動,鼓勵孩子舉手發(fā)言,尤其是那些內向、不愛說話的孩子。下圍棋會有輸贏,有些孩子輸了棋就不高興,甚至不想學了,他聯系家長一起想辦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,比如自己和孩子對弈,不露痕跡地輸給孩子;在孩子能聽到的地方,向別人夸耀孩子某一步棋走得特別好。他的培訓中心就以“快樂圍棋”命名,就挺受孩子們喜歡